對于處在LED產業發展期,如何破除目前產業存在的瓶頸,一直是行業面臨思考的問題。作為引領行業創新發展、尋求產業突破,該有哪有新的轉變,承擔什么歷史使命和職能。這些問題行業未來發展需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,對于身在其中的每一家國際國內企業,都要考慮,處在產業轉折的關鍵期,企業該如何面對現存問題,規避短板,避免進入產業未到黃金期,企業已增長乏力的陷阱。
LED中國夢的尷尬:核心設備依賴進口
行業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,一批擁有原創技術和先進設備的優秀企業應運而生,搭上了這列承載著LED“中國夢”的高速列車,迅速到達LED照明產品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這一站點。
LED中國夢背后的“價格與市場”之傷
然而,LED行業距離終極目標“LED照明產品消費強國”還有一段距離。并且,中國LED產業的發展仍存在著巨大障礙,上游芯片及封裝的眾多核心技術專利被發達國家少數大公司占有。
LED中國夢,首先是國產夢。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是,中國LED行業的核心設備長期依賴進口,兩家分別來自德國、美國的MOCVD設備供應商愛思強(AIXTRON)和維易科(VEECO)把持了MOCVD產業90%以上的份額。由于MOCVD設備價格昂貴,一臺進口MOCVD設備的售價約為1500萬元左右,占LED外延芯片生產成本的40%~50%,2009年起國內地方政府開始實行MOCVD設備采購的高額補貼,也因此變相助推了愛思強和維易科收益的大漲。
近兩年,中國內地的MOCVD設備增速位已居全球首位,同時也成為全球兩大MOCVD設備企業愛思強和維易科的最大收入來源。
在業內人士看來,量產型MOCVD依靠進口,嚴重制約著國內LED產業的自主化發展。為打破國內LED產業受制于人的局面,科技部發布的《半導體照明科技發展“十二五”專項規劃》明確提出,“十二五”期間將“實現大型MOCVD設備及關鍵配套材料的國產化”。